2025-02-04 18:50 点击次数:72
嘉庆帝永琰在位25年后,61岁驾崩,其后宫妃嫔寥寥,无法与父皇乾隆、曾祖父康熙相比,仅含二后、二皇贵妃、四妃、六嫔及二贵人。
而这十六位后妃之中:
孝淑睿皇后在嘉庆二年离世,终年三十八岁。她的逝世,标志着宫廷中一位重要人物的离去。
恕妃完颜氏于乾隆年间病逝,未留下子女。
庄妃王佳氏,于嘉庆十六年逝世,年仅三十一岁,生前未育有子女。
信妃刘佳氏,未曾生育子女,享年四十岁时离世。
简嫔乃关佳氏,于乾隆年间离世,育有一女。
沈佳氏逊嫔,于乾隆五十一年离世,育有一女。
淳嫔董佳氏于嘉庆二十四年逝世,享年三十六岁。她的离世,标志着一位年轻宫廷女性的不幸终结。
两位贵人分别在嘉庆十年和嘉庆十九年相继病逝,前者离世较早,后者稍晚。
嘉庆帝妃嫔稀少且多早逝,致其子嗣不丰,仅五子诞生。其中,和裕皇贵妃所育皇长子两岁即殇,因此,嘉庆帝成年皇子仅余四位。
这四位皇子中,除幼子外,其余三位均为正室所生,即嫡出皇子。
幼子乃嘉庆帝后期备受宠爱的恭顺皇贵妃所生,为帝所钟爱。
本文聚焦于嘉庆帝为四皇子所选嫡福晋,探讨她们之中谁的出身背景更为显赫尊贵。
【道光帝旻宁】
旻宁乃嘉庆帝嫡后喜塔腊氏之子,喜塔腊氏由乾隆亲选为永琰嫡福晋,未正式册封便成皇太子妃,后册为皇后。她为嘉庆帝育二子一女,因连生子女身体衰弱,于嘉庆二年薨逝。
旻宁在15岁那年,遭遇了生母孝淑睿皇后的离世。
旻宁乃大清十二帝中唯一嫡出继位者,凭借其原配皇后所生的嫡子身份,登上了皇位。
旻宁自出生便受乾隆皇帝与嘉庆帝青睐,其发妻更是乾隆按未来皇后标准亲选为孙媳,备受皇室重视。
乾隆为孙儿选的妻子,乃弘毅公家族贵女,出自遏必隆一脉,乃太祖女穆库什公主之后。旻宁之妻钮祜禄氏,孝穆成皇后,为阿里衮孙女,布彦达赉之女。
布彦达赉祖父尹德,遏必隆第六子,初时默默无闻,仕途不顺。雍正时,因七弟阿灵阿支持胤禩失宠,尹德得宠,承袭公爵,位高权重。其子五人亦受重视,均成雍正、乾隆朝重臣。
布彦达赉之父阿里衮,于二哥讷亲被乾隆赐死后,继承公爵,深得乾隆信赖,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及刑部尚书,备受重用。
布彦达赉出身弘毅公家族大宗,但为大宗之余子,相较于其兄丰升额一脉。然而,其钮祜禄氏出身依旧尊贵无比,其他家族大宗难以匹敌。
钮祜禄氏被乾隆选中,既因其出身弘毅公家族显赫一脉,也因其母乌雅氏乃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孙女,且为总督乌雅硕色之女。
此外,钮祜禄氏家族的三位女性长辈均被爱新觉罗家族迎娶(或通过指婚方式结亲),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
一位姑姑被指定为履亲王永珹的嫡福晋,然而尚未出嫁,便不幸因病离世。
庆亲王永璘,乾隆帝最年幼之子,迎娶了一位姑姑为妻。这段联姻保持了皇室血脉的延续,同时也彰显了家族间的深厚联系。
一位姑姑嫁给了永蔓,永蔓是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的孙子,这段联姻保持了家族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彰显了家族成员间深厚的情谊。
钮祜禄氏之弟,迎娶了和硕肃亲王永锡之千金,即县主爱新觉罗氏为妻,两家联姻,关系更为紧密。
乾隆六十年二月,鉴于钮祜禄氏出身显赫,她被选定为颙琰嫡长子旻宁的嫡福晋,正式完成指婚。
嘉庆元年十一月,皇子绵宁与钮祜禄氏举行正式婚礼,结为夫妻。
旻宁的正妻乃乾隆帝亲选,于嘉庆十三年离世,且未育有子女,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钮祜禄氏逝世未久,嘉庆帝急欲旻宁诞下嫡嗣,遂于钮祜禄氏丧期之中,便为旻宁选定继福晋,并下旨令其二人成婚。
嘉庆帝亲政初期,秘立嫡子旻宁为皇储,对挑选其继福晋极为慎重,注重出身。所选继福晋出身显赫,不输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同样来自勋贵名门。
旻宁继福晋佟佳氏乃孝慎成皇后,源自满清巴虎特克慎氏,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等皆为承恩公佟图赖后裔。佟图赖三子中,次子国纲战死,三子国维因孝懿仁皇后晋封一等公。
旻宁的继福晋乃佟佳氏,为佟国纲四世孙女,其家族显赫,其父舒明阿承袭了大宗承恩公之爵位,地位尊贵。
佟佳氏出身显赫,无可非议。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她与旻宁喜结连理,完成了他们的婚姻大事。
遗憾的是,佟佳氏同样未能诞下嫡子,仅为旻宁生育了一位公主。
咸丰帝乃道光帝继子,实为旻宁宠妃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所生,时孝全成皇后为全贵妃。佟佳氏薨逝后,咸丰帝生母晋升为道光帝第三位皇后。
【醇亲王绵恺】
绵恺是嘉庆帝继后孝和睿皇后(弘毅公六房钮祜禄氏)的嫡长子,但因二哥旻宁为元后所生的嫡长子,故绵恺几乎无望继承皇位。
孝和睿皇后贤德且顾全大局,她抚养旻宁成人,并在嘉庆帝逝后,未为亲子绵恺争位,反支持养子绵宁继位。旻宁即位后,对养母极为孝顺恭敬。
绵恺于1795年嘉庆六十年诞生,后在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被嘉庆帝赐予惇郡王的封号。
在此之前,绵恺已完成大婚之礼,正式迎娶了身为嫡福晋的妻子。
道光帝继位前,朝臣皆知下任皇帝为嫡子绵宁,非绵恺,但仍对绵恺敬重,因绵恺之母孝和睿皇后乃中宫皇后,母仪天下,地位尊贵。
绵恺的嫡福晋与道光帝旻宁的发妻孝穆成皇后同属弘毅公家族第十六房,均源自尹德之后,两者血脉相连,同宗同源。
孝穆成皇后乃尹德后裔,具体为尹德第五子阿里衮之孙女,身份尊贵且血脉清晰,承继了家族的荣耀与传统。
绵恺的嫡福晋乃尹德家族中,第四子爱必达之孙女,这一血脉传承清晰明了,彰显了家族辈分的严谨与尊贵。
熟知清史者皆知,爱必达曾任云贵总督。其第五女于乾隆时入宫,受宠为顺妃,曾代舒妃行亲蚕礼,后失宠于乾隆晚期,被贬为顺贵人。
爱必达的第六女嫁给了乾隆早期宠妃慧贤皇贵妃侄儿,即其亲弟高恒之子高杞,成为高杞的妻子。
绵恺嫡福晋乃爱必达长子福庆之女,福庆身居户部尚书、都统之位,娶陕甘总督永常女董鄂氏。永常子额尔登额,则娶了爱必达次女为配偶。
由此可见,绵恺的嫡福晋出身极为显赫,其家族背景之尊贵不言而喻。
嘉庆二十二年,钮祜禄氏在嫁给绵恺后,诞下一子。
【瑞怀亲王绵忻】
绵忻与绵恺为孝和睿皇后之子,绵恺未承皇位,故绵忻亦无望。嘉庆十年,绵忻诞生;二十四年,绵恺封瑞亲王。作为幼子,嘉庆帝宠之,为其择高贵女为嫡福晋。
绵恺嫡福晋费莫氏乃武英殿大学士勒保之女,勒保以笔帖式入仕,历任陕甘、云贵、四川总督,嘉庆十三年晋大学士。其战功赫赫,参与平廓尔喀、苗民起义及白莲教起义,二十四年卒。
观察费莫氏之父,已能略知其出身显赫,但若深入探究其家族背景,方能全然理解嘉庆帝的深意所在。
费莫氏之叔永保,乾隆四十九年擢贵州巡抚,五十一年任陕甘总督。嘉庆元年虽遭夺职下狱,然四年后复起,终至两广总督之位。
费莫氏的祖父温福,在乾隆三十六年获任武英殿大学士之职,从而正式步入内阁,担任宰相要务。
费莫氏的高祖父温达,于康熙四十年获任文华殿大学士,彼时在康熙朝中位居显赫,权倾一时。
费莫氏家族历经康雍乾嘉四朝,重臣辈出,且勒保之妻为爱新觉罗宗室女。由此可知,至嘉庆朝,费莫氏已成显赫官宦世家,在大清地位举足轻重。
【惠亲王绵愉】
绵愉是嘉庆帝四位成年皇子中唯一的庶子,但其母恭顺皇贵妃深得嘉庆帝宠爱,育有两女一子,于嘉庆朝时已晋封为如妃。
恭顺皇贵妃与嘉庆帝的第二位皇后孝和睿皇后实则同源一族。
孝和睿皇后乃弘毅公家族第六房之后,源自达隆蔼一脉,拥有显赫身世。
恭顺皇贵妃来自弘毅公家族第八房,乃开国功臣图尔格后裔。图尔格在父额亦都逝世后,娶继母穆库什公主,并因战功与父同享配祭太庙之荣。
嘉庆十九年(1814年),绵愉诞生。至嘉庆帝逝世时,绵愉年仅7岁,因此尚未达到娶妻之龄。
因此,在嘉庆帝的四位皇子中,绵愉是独一由兄长道光帝亲自安排婚姻的皇子。
道光帝对幼弟绵愉颇为优待,继位后立即册封其为惠郡王,并于道光十九年进一步晋封其为亲王。
道光帝对幼弟颇为重视,故为其选定一门显赫之家的女子,册封为嫡福晋。
绵愉的嫡福晋为瓜尔佳氏,出身名门,乃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桂良之千金。
桂良,满洲正红旗人,浙闽总督王德之子,嘉庆十三年入礼部为主事。此后历任四川顺宁知府、河南按察使、川粤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期间其女被选为绵愉嫡福晋。
瓜尔佳氏为绵愉诞下子嗣奕详,待绵愉离世后,其子奕详按例降袭郡王之位。
桂良的另一女于道光二十八年嫁予道光帝六子奕訢,成为恭亲王的正室福晋。
绵愉与桂良之间的姻亲纽带更为深厚:他们的亲属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已知的范围,还有更多未详述的联结。
桂良之女,适嫁总督他他拉·裕泰之子长善,成就了一段姻缘。
绵愉的四女儿,成为了裕泰次子长叙(即珍妃之父)的妻子。
绵愉的六子奕谟,迎娶了裕泰长子长善之女作为配偶,两人结为连理。
换言之,桂良之女(即长善之妻)与绵愉的第四女之夫为兄弟关系,因此她们两人实为妯娌。